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» 本馆服务 » 正文 »

寻梦汴京

发布日期:2021-05-13  作者:王林林 旅馆分院 来源:

书上说,你曾“半天下之财富,并山泽之百货”,“不夜城”的概念自你而始。你曾是一代文学——“宋词”兴盛的沃土,无数文人墨客与你并肩留下显赫声名;你曾凌驾于权力之巅,封建王朝的时代传奇由你书写。耳濡目染的愈多,对你的向往和崇敬也就愈加强烈,于是,亲近你,感受你,就成了我年幼时挥之不去的梦。

终于得了去见你的机会,一路上我都雀跃不已。沿途的商店装饰古色古香,不远处的湖水轻柔的翻出绿鳞般的波浪。包公祠、大相国寺,朱漆的大门,平滑的墙壁,鲜明的彩绘……一切都很美,很精致,但模模糊糊中我却总感觉缺了些什么。当行至书店街,无意间仰头瞥见商户高处斑驳错落的墙皮时,才惊觉缺失的那一部分,正是被时光经久打磨后留下的印痕。完整无缺的美,并不像一个古都该有的样子。随行的姑姥姥依然热切地讲着你的故事,但有个这个认知后,我却再没有心思听。

再后来,我依然很爱你,但它总夹杂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难过。我慢慢的长大,也听到了更多对你褒贬不一的评价,才知道你招致的非议并不少。我偶尔会替你反驳,但更多的时候是沉默不语。直到有一天,我看到一个评价:“开封人还沉浸在汴京的梦里没有醒来。”争辩的话已经到了嘴边,又生生地被我咽了回去。是啊,同为古都,你不如西安壮丽,也不及南京秀美,就连同根同源的郑州、洛阳都能把你衬的失色许多,“脏乱”、“落后”也曾是你的形容词,真正的历史遗迹更是少之又少,我又有什么立场去指责别人的观点呢?

但我依然不甘。

再去找寻你的资料时,“城摞城”这个概念映入我的眼帘:汴京城没有消失!它只是和其余四五座城池一起,酣眠在你的身下。

兴也黄河,衰也黄河。它曾慷慨赠予你便利的航道,造就了你盛极一时的辉煌,然后又连同数万万无辜百姓的生命与心血,变本加厉的收回。而当一代代人的努力屡屡付之东流、被泥沙湮灭殆尽时,你放弃了吗?没有。正如数千年来未有变更的中轴线一样,你的根基和底蕴依然不朽,且一次次在同样的土壤中生根发芽、长茂密枝条、开馥郁繁花、结累累硕果。你的辉煌并没有死去,只是被藏了起来。

再一次行走在街头,放纵自己的感官沉浸在你的怀抱里,蓦地发现飞檐斗拱亦可与玻璃橱窗相映成趣,精巧细致的彩绘与朱漆依然承袭着宋时的风雅。质朴的乡音缓缓流淌耳畔,鼻尖隐隐萦绕着的,是花生糕、灌汤包子、鲤鱼焙面的淡香……种种感受杂糅交错,又如同轻柔的微风般裹挟全身、直达心底。这个瞬间我忽然明白,开封人的梦,其实早就醒了:过往的荣光固然令人怀念,但着眼当下,永远都是最正确的选择。我几乎要热泪盈眶了。

我又重新认识了你。当我生活在他乡,一遍一遍地思念你时,对你的感情也越发浓重。

你是汴京,也是开封,是遥遥不可及的前尘旧梦,更是触手可得的烟火人间。

杨柳岸评语:这是我读作者的第二篇文章,读第一篇文章有惊艳之感。读这一篇,知道了作者是河南开封附近人。作者可能得中原深厚文化之滋养,有着高于身边同学的文学修养。具体这一篇写家乡开封的文章,是否一定要用第二人称写,值得思考。可以再平和舒缓一点,以“我”的童年记忆与成长点滴见闻感受来写。建议阅读余秋雨大文化随笔,如《文化苦旅》等。